首页> 法治嘉兴

海宁市“三个实”项目化助推基层法治政府建设

发布日期:2021-02-02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2019年起,海宁市在全省创新实施“领办法治项目”,通过科学谋划、统筹实施、常态督导,截至目前,已完成2轮共94+77个项目,有效推动法治海宁建设各项工作从“虚”到“实”、从“软”到“硬”,实现项目化运作,着力推动法治海宁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精准指导,确保项目基础夯实。根据“固根基、补短板、扬优势”的工作原则,指导各镇(街道)、市级部门立足自身工作实际,对照海宁市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实施及部门职责、前期薄弱点,抓重点、抓亮点、抓机制,针对性做好项目申报。如在镇(街道)层面,结合“五无”村(社区)、民主法治村(社区)、“三治融合”示范村(社区)、诚信守法企业等系列创建工作,推进做好“依法治理进网格”活动,依托网格化管理开展法律宣传、依法调解等工作,细化推进小组议事机制、小票积累制、户长会、网格红娘舅等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有力推动基层依法治理水平的提升。

二是统筹协调,推动项目按期落实。对认领项目进行细化分解,要求各镇(街道)各部门(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抓,通过明确目标任务、明确具体措施、明确时间节点、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精准推进项目实施。建立项目进度季度上报机制,实时掌握项目推进情况。结合法治监督员、人大督查等工作机制,抽样开展督查评议。通过召开法治片会等形式,定期通报交流项目推进进展,提供项目指导,确保项目实施按期落地。

三是优化运用,力促项目成效务实。根据海宁市法治海宁(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细则,明确将领办法治项目实施情况作为对镇(街道)、部门的法治建设考核重要指标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及时做好项目开展效果评估,对需要跨年度持续推进的项目,鼓励在前期基础上提出再提升的目标举措并二次申报。适时开展优秀项目评选,并对领办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优秀经验、做法进行宣传、择优推广,努力打造在全市面上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品牌项目。

海宁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