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共法律服务

嘉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淼批示肯定秀洲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

发布日期:2020-09-30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9月29日,嘉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徐淼对秀洲区司法局《以人民为中心 秀洲区推动公共法律服务便民利民惠民》一文作出批示,指出“‘依法治国’从基础做起,秀洲做得好。”

近年来,秀洲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不断深化三大平台,积极整合服务资源,加快建设“全时空”覆盖、“全业务”整合、“全满意”提升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提供了基础保障。今年以来,全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接待群众法律咨询5000人次以上,开展法律援助523件,化解矛盾纠纷1662起,开展各类法治讲座50余场次。

一、以便民为根本导向,推动服务网络“全时空”覆盖。秀洲区以方便群众寻求到“综合性、一站式、窗口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为根本导向,不断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实体、热线、网络平台建设,最大程度将服务资源下沉到基层一线。一是以传统平台为重点,集成“一站式”法律服务。目前秀洲区共建有区中心1个、镇公共法律服务站7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点149个,实现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全覆盖。全面建成“沿街落地”的柜台式服务大厅,设置群众接待区、调解功能区和法律服务区及服务绿色通道,每个工作日派律师在镇公共法律服务站值班,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实行驻镇律师全工作日值班制度的县(市、区),全区80%的矛盾纠纷在镇一级得到妥善化解。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将12348法律咨询热线整合于12345市长热线,提供7*24小时不间断的法律咨询。二是以网络平台为延伸,提供“不间断”法律服务。以网络平台为延伸,努力实现法律服务“最多跑一次”到“一次都不用跑”的转变。在“秀洲普法”微信公众号嵌入掌上服务大厅,发布全省首个“智能企业法治体检在线平台”,为群众提供在线咨询、法律法规图书馆、企业法律服务直通车等服务;建立“e法律服务”三级微信塔群,由村(社区)顾问律师即时为群众解答法律咨询,发布法律小知识,有效弥补农村法律服务短板。综合运用浙江12348公共法律服务网、浙里办、浙江法律援助小程序、支付宝--嘉兴城市公共法律服务等平台,为群众提供多元化的“云上”法律服务渠道。三是以创新平台为拓展,实现“家门口”法律服务。落实“数字法治、智慧司法”信息化体系建设的重要部署,将公共法律服务惠民工程纳入2020年度秀洲区委工作要点和区领导领衔重点难点工作项目,在全区开展“24小时公共法律服务超市”建设。以秀洲普法卡通形象“秀娃”命名,在全区繁华商圈、需求量大的中心村(社区)、新居民集聚区等人流密集区域布点“秀娃法超市” 11个,利用12348公共法律服务自助查询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预约、信息查询等12大类法律功能,打破了公共法律服务站资源不足、时间固定等服务局限,让法律服务实现24小时不打烊。建成半个月以来,法律机器人问答165次,情景咨询177次,赔偿计算177次,在线法律援助申请4起。

二、以利民为根本宗旨,推动服务资源“全业务”融合。秀洲区紧密结合群众和企业的现实法律服务需求,研发个人和企业全生命周期法律服务产品并实行动态调整,推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治宣传、公证、司法鉴定等“全业务”融合。一是找准群众需求,服务产品“菜单式”供给。秀洲区聚焦不同群体的法律服务需求,成立“秀律先锋”法律服务联盟,与团区委、区妇联、区农水局等部门推出了“秀律护苗”“秀律助爱”“秀律助农”等法律服务志愿团,创新开展了“法治小镇”“农民画普法”“以新调新”等工作,努力为群众提供“适销对路”的公共法律服务产品。如,今年重点突出《民法典》宣传,开展“法典进基层、送法到身边”活动,组织开展了民法典网上知识竞赛,举办全区“秀水大讲堂”全民大课堂《民法典》解读专题讲座,讲座现场300余人,线上累计观看4.2万人次,共发放《民法典》读本500本,折页2万份。2020年4月,独家制作《依法抗“疫”,秀洲法治农民画有“画”想说》法治动漫宣传片,被“学习强国”平台采录,2019年秀洲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被司法部授予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表现突出集体。二是找准企业需求,服务产品“订制式”生产。与区经商局联合开展企业法治需求问卷调查,了解企业的服务需求,紧扣企业复工复产和“后疫情”时代特点,编印《重大疫情下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指引》2000册,对“疫情期间企业是否能调整用工方式”“疫情影响下租赁合同处置”等企业关心关注的30个具体问题进行具体解答。落实加强高质量复工复产法治保障工作暨“法雨春风”法律服务月活动,律师参与排查涉企矛盾纠纷102件。组织律师公益服务团录制《疫情期间企业合同无法履行怎么办》等在线普法“云课堂”10余期,为1000余家企业提供智能法治“云体检”,直接检测出1285个问题并给出法律建议,有力提升了法律服务精准度,助力打造最佳法治营商环境。今年4月,马柏伟厅长到我区开展专项调研,充分肯定我区推出法律微课、直播说法、法治云体检等特色做法。开展“党建引领 红色互动”法律服务十百千行动,全区10个律师党支部与镇(街道)两新工委开展结对共建,为当地企业高质量复工复产提供法律支撑。紧扣后疫情时代特点,围绕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引导律所开展法律服务企业创新工作,即将联合经商、发改等部门举办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产品设计大赛,目前企业股权法律产品、房地产企业客诉法律管家等16项法律产品入围。三是找准部门需求,服务产品“组团式”实施。目前区委区政府、镇(街道)政府及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全覆盖,41个区级部门和国资公司聘请了法律顾问,助推全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能力提升。加强军地协作,在驻嘉空军某部队建立全市首个部队公共法律服务站,为100余名官兵送去《民法典》专题讲座;与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成立法律服务工作室,组建老兵律师服务团;与法院联合开展律师调解,试点以来调解案件200余件;与区公安分局联合建立全市首个“拘调对接”工作室,与区信访局联动开展律师陪同区领导信访接待;开展农村法律顾问参与全域矛盾纠纷攻坚行动,引导法律服务工作者积极参与中心和维稳工作,专业律师为机场征迁、“浙商e贷”案件、高速公路广告牌拆除、月河印巷等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敏感突发(案件)事件处理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以惠民为根本追求,推动服务质量“全满意”提升。秀洲区不断加强队伍服务能力、完善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绩效考核制度、推动服务改革举措落地,不断提升当事人服务满意率,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获得感、幸福感。一是不断提高法律服务队伍能力素质。全区共有律师事务所29家,执业律师281名(党员律师108名),较三年前增长58%。实施律师行业党建孵化、规范、提升三大工程,19年底成立秀洲区律师行业党委,以“党建促所建”、以“党务强业务”、以“党风正行风”(今年以来共有7名青年律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开展律师行业“杨帆行动”,开展所所结对帮扶,以“秀水法学堂”为载体加强青年律师业务精进,今年以来共开展5期。组织青年律师高质量参与嘉兴市律师论文征集、青年律师执业技能大比武、检律辩论对抗比赛、微党课大赛等,不断规范律师执业行为、提升律师服务能力。深入开展“名品、名所、名律师”三名工程,天鸿律师事务所荣获“省优秀律师事务所”称号;君度律师事务所陈昱律师作为嘉兴市唯一代表,荣获“浙江省优秀律师”称号。二是不断完善定性定量绩效考核机制。完善对服务人员的监督、管理和考核制度,制定管理细则,以每月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半年度回访、年度考核等方式,加强工作跟踪考核及满意度测评,并与评优评先挂钩。今年重点完善农村法律顾问考核,利用钉钉群建立签到制度,每位法律顾问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内容均有据可查,同时重新制定考核细则,引导农村法律顾问服务村居,并开展重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根据各法律服务平台工作强度,与相关律师签订法律服务协议,由区、镇两级财政承担,按照考核结果,分级、分层、分类给予相应补贴。三是不断深化“办就办好”服务改革理念。推行线上线下同步服务模式,深化“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理念,完善一次性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随单评价等系列工作制度,不断简化办理流程、优化服务效率,在全区公共法律服务站均实现法律援助即审即办。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法律援助受理、审查、指派“市域一体化通办”机制,试行经济困难证明告知承诺制,最大程度为困难群众提供便利,全区法律援助案件满意率达100%。

秀洲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