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矫正管理

海宁市“紫薇心语”项目架构特殊人群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日期:2021-11-29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近年来,海宁市司法局积极响应省市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积极打造“紫薇心语”心理帮扶品牌项目,围绕日常预防与危机干预、个体帮扶与群体防治、专业力量与社会参与三个相结合,有效架构了面向全市社区矫正对象特殊群体的心理服务体系。

一是开展全市摸底,建立风险预警作战图。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服务一人一档,对全市新入矫社区矫正对象及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统一实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筛查结果开展实行“红、橙、黄、绿”分级分类管理。对橙色以上问题人群,定期组织进行走访谈话,并通过问卷、专业软件等方式定期开展测评,帮助开展心理疏导和认知引导,协助激发其内在力量;对红色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或心理疾病患者及时进行转介,做到早干预早治疗。今年以来,已有500余名社区矫正对象及50余名工作人员参与心理测评,通过个体会谈、电话咨询等形式干预问题人员20人次。

二是坚持预防为先,体系化做好日常帮扶。将心理健康纳入社区矫正对象每月集中学习内容;邀请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全市社区矫正对象轮替参加。针对有同类心理困难的社区矫正对象,组织开展小组互助活动和沙盘游戏、音乐治疗、绘画治疗等辅导活动,协助矫正对象在有效的团体氛围内学习并调整自己的不良认知。开通心理健康热线,每周五邀请专业心理健康咨询师坐诊社区矫正中心,定向接听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问题咨询。加强硬件建设,在海宁市社区矫正中心配套打造心理咨询室、情绪发泄室等多个专业功能室,为干预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今年以来,已开展市级心理健康讲座7场,开展小组活动48次,覆盖全市二分之一以上社区矫正对象。

三是做好综合联动,有效链接多种社会力量。坚持以行政力量为基础,积极吸收社会力量参与,有效链接海宁义工协会、海宁吃亏是福基金会、斜桥镇手掌心公益服务社等多种社会力量协同开展各类活动,加强“先锋助矫”党员志愿服务品牌项目运作,积极发动市、镇、村及社会各领域党员干部做好参与。开展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问题溯源,对有家庭矛盾、生活困难、就学就业问题,积极会同民政、人社、成校等部门,提供包括家庭关系调适、就业技能培训及就业信息指引、爱心帮扶等多种形式的困难帮扶,从根源上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走出困境。今年以来,共开展困难慰问15人次,家庭关系调适2人次,为2人提供资源链接解决实际生活及就业问题。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海宁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