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市司法局因地制宜打造“地方味”法治文化阵地 |
|||||||
|
|||||||
海宁市司法局围绕“一地一特色、一地一风景、一地一品牌”的创建思路,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弘扬法治文化、推动法治创建的重要抓手,立足本地特色法治文化,积极推进建设具有地域文化、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 一、巧借地方特色,法治文化阵地有声有色。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注重因地制宜,贴近群众,打造集法治元素和文化元素为一体的特色阵地。如袁花镇金庸故居(法治公园)法治教育基地,由金庸故居及袁花镇法治公园两部分组成,将法治元素有机融入长廊、亭阁、雕塑等现场景观中,采用法治名言、法治典故、法治漫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确保丰富多彩又能为群众喜闻乐见。同时结合“法治名人+法治事迹+法治精神”主题教育基地内容,实现以文化人,以法育人。 二、厚植普法根基,法治文化阵地遍地开花。结合法治乡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要求,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为依托,培育“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守法示范户”与法治教育阵地、点位相结合,用活用好基层法治队伍个体资源,提升阵地“软实力”。目前该市已形成“镇、村、组”三级法治阵地格局,并逐步将法治文化送入农户家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镇村组级法治宣传阵地236个,法治楼道、法治庭院、法治书屋等300余个,214个县级以上民主法治村(社区)实现全覆盖,有效构建起了十分钟法治文化圈。 三、活用杠杆抓手,法治文化阵地成效显著。依托法治文化阵地载体,经常性组织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实现阵地充分利用,激发群众参与法治文化建设热情,提高公众参与度和宣传实效性。如以“荆山—胡斗—云龙”为核心,打造法治示范带,多次承接青少年法治研学活动,同时不定期组织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感受法治氛围,平均每年接待青少年游览10000多人次、市民参观量5000多人次。与此同时,积极推进线上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紫薇说法”新媒体矩阵和“之江法云”微信群,大力推广“互联网+法治宣传”模式,定期发布法律小常识、法治案例,广泛宣传宪法法律,推进法治文化纵深化。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海宁市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