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司法局三举措扎实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 |
|||||||
|
|||||||
桐乡市司法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拓展调解领域、创新调解方式,进一步强化交调、医调、劳调、物调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矛盾纠纷调解网络进一步健全,调解工作质效进一步提升。2021年,交调、医调、劳调、物调4家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共化解矛盾纠纷812件,其中疑难复杂纠纷237件,收到锦旗7面,表扬信2封。 一、强保障,筑牢基础桩。一是夯实硬件基础。2019年,交调、劳调、医调、物调4家市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入驻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办公面积达300余平方米。进一步强化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规范化建设,配齐办公设施设备,规范上墙制度,制发人民调解员证,全面提升行业性专业性调解工作质效。二是加强队伍建设。配齐专兼职调解员,4家行业性专业调委会共有专职调解员13名,其中法学专业7名,占调解员总数的54%,平均年龄44.7岁,打造了一支年轻且调解经验丰富的队伍。各专调委调解员、内勤人员岗位配比均衡,老中青年龄梯队比例适宜,既有以老带新传帮带,又有以新促老共成长。聘请2名资深值班律师作为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的法律顾问,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建议,提升依法调解水平。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出台《桐乡市政府购买人民调解服务实施办法》,按照调解员调解案件的数量和质量,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对各专调委进行经费保障。制定年度考核细则,推行奖励与成效相挂钩的制度,进一步提高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重衔接,健全新机制。一是实行闭环通治。建立来访、矛盾纠纷事项全链条受办机制,形成“矛盾受理—线上流转—协同化解—回访评价”全流程轨迹化闭环和线上线下联动机制,积极提升行业性专业性领域矛盾纠纷化解的规范性与实效性。建立矛盾纠纷“一站式”调解机制,简化手续、缩短周期、方便群众,努力实现让群众“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地”。二是加强联调联动。建立健全公安、法院、人社等多部门沟通交流平台,定期对涉及医患、交通、劳动争议、物业等矛盾纠纷进行分析研判。积极参与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会商研判、联调联办,发挥专调委在“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全链条矛盾纠纷受办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完善与司法所信息共享、排摸预警等机制,进一步畅通上下联动渠道。2021年,共参与中心重特大矛盾纠纷联调10余次,送服务下基层7次。三是创新化解机制。联合法院出台《关于规范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实施细则(试行)》,以“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的形式推动人民调解协议有效履行,提高专调委调解公信力,2021年人民调解协议申请司法确认200余件。 三、添活力,耕耘新动能。一是突出智慧赋能。充分运用浙江解纷码、浙江省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等载体开展在线调解,及时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努力做到让群众“最多跑一地”“就近跑一地”。交调委金牌调解员通过浙江解纷码成功化解了一起双方当事人在异地的交通事故纠纷,收获了当事人的感谢信与锦旗。二是开展分类培训。实行各专调委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制度,坚持每月一分析、每季一总结、每半年一交流,通过互评互学进一步强化调解员理论知识储备。开展调解卷宗评比活动,通过互查互评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卷宗规范化制作水平。2021年共开展业务学习7次,案例分析和质量评比2次,4篇案例入选全市十佳调解案例。三是推动争先创优。积极开展“比学赶超”各类活动,全面激发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参与桐乡市第一届“金牌调解员”评比,3名调解员被评为桐乡市金牌调解员,其中1名被评为十佳金牌调解员。积极参与矛调中心组织的“红旗团队”评比活动,其中交调委被评为“红旗团队”。积极组织调解员参与“学雷锋志愿者”等平安创建活动,共组织参与志愿活动300余人次。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桐乡市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