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区持续深化社区矫正基层治理 |
|||||||
|
|||||||
为深化社区矫正基层治理,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向精细化发展,培育社区矫正精准化项目,南湖区不断探索社区矫正工作新举措,推动基层共建共治共享。今年以来,全区未发生重大再犯罪案件。 一、数据赋能,强化监督管理工作 一是统一操作平台,推动全周期管理。依托“浙里社区矫正”综合平台,汇集“青鸟”执法办案、“云雀”全纬核查、“灵犀”浙里连心等六大系统,实现社区矫正人员全周期管理,并采取针对性监管措施,预防重新犯罪。今年已接收入矫对象160名。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助力全方位监管。在区、镇(街道)两级社区矫正指挥中心,配备身份证阅读器、指纹报到机、执法记录仪、LED显示屏和高清摄像头等业务装备,方便基本信息录入和集中教育开展,不断强化对各社区矫正人员的全方位监管。南湖区社区矫正基础设施保障84万余元。三是加强部门协同,打通数据壁垒。按照打造数字政府建设总目标,自正式启用“一体化协同办案系统”,不断加强与公安、检察院、法院和监狱机构等部门的沟通协助,促进信息在多部门之间共享,真正做到将社区矫正对象的基本信息与“基层网格”、“公安天眼”等平台相互协同。目前已协同办案903人次。 二、分类施矫,细化教育帮扶工作 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经过对社区矫正对象的调查评估,将依据犯罪类型、主观犯意、悔罪表现、性格特点对困难社区矫正对象制定矫正方案,安排矫正小组,并不断优化调整矫正方案,细化帮扶措施。今年以来,排查困难对象13人,已帮扶37人次,帮困2人次。体现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监督管理上,积极贯彻“人性化”管理理念,加强柔性管理,不因矫正对象的特殊身份而区别对待。比如余新司法所矫正对象吴某某因母亲生病需要立刻返回云南老家,考虑到情况紧急,在征求上级领导意见后,同意先在平台上为其办理请假手续,后续文件让其返嘉后补全。 三、丰富形式,优化帮教服务工作 依靠宣传动员,组织多方力量。构建以司法所、派出所民警、党员志愿者、网格员、“睦邻”等为一体的多方服务群体,为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机会,解决生活难题,疏解不良情绪,化解家庭纠纷。特别是“睦邻助矫”新帮扶模式,充分发挥近邻优势,让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矫正工作中,使矫正监管更“亲民”。全区现已成立志愿服务队108个,志愿者290人。依靠集中教育,提升多项能力。利用每月开展的集中教育活动,丰富活动形式,比如开展民法典学习宣讲会、法律知识有奖竞赛、农业技术提升讲座、烘焙技能培训等,提升矫正对象的职业技能和法律意识,促进就业,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今年已举办各类集中教育活动120余次。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南湖区司法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