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多维度实施全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 |
|||||||
|
|||||||
嘉兴市紧紧围绕省委关于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部署,多维度实施全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聚力提升全民法治素养,为嘉兴市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营造浓厚法治氛围。 一是精准普法,重点对象普法成效显著。突出抓好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推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化、规范化。突出抓好青少年这一“未来希望”,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17个、法治教育场馆19个,现有中小学法治副校长422名,配备率达到100%;完成嘉兴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三年行动计划,加强校园法治文化设施,成功创建80所。突出抓好流动人口(新居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等群体的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开展“乡音普法”“以新调新”等工作。目前,全市已培育“学法守法示范户”1044户、“法治带头人”1085人,“法律明白人”4531人。 二是全面宣传,法治文化建设硕果累累。在全省率先制定发布《嘉兴市法治文化公园建设指引(试行)》,嘉兴市“中国红船法治文化园”被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命名为第三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县(市、区)品牌建设硕果累累,如南湖区以案释法、秀洲区法治农民画、嘉善县长三角一体化普法、平湖市“多元化解·息事无讼”、海盐县“三毛学法”、海宁市法治皮影戏、桐乡市法治漫画等特色鲜明、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型”普法品牌,其中秀洲区“全国首个法治农民画小镇”和桐乡市“法治乡村学院”荣获2021年浙江省“十大普法影响力事件”。全市共有10家集体和个人荣获2016-2020年全国普法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三是法治护航,基层治理循法而行依法而治。各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数量、占比均居全省前列,全市已建成全国民主法治村(社区)20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01个(含国家级),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882个(含国家级、省级),其中省级村(社)占比超过35%,为全省最高。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制度,实现村(社区)法律顾问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目前已有559名律师和59名基层法律工作者被选聘为全市1105个村(社区)法律顾问,2021年开展普法宣传活动2239场次,协助村(居)委员会起草、审核、修订村规民约和其他管理规定1208件次,为村(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等法律服务19286次。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市局执法监督和调研指导处、普法与依法治理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