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

桐乡市全面发挥司法所职能作用 高水平助力平安桐乡法治桐乡建设

发布日期:2022-04-28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桐乡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着力加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优化司法所资源配置、强化司法所职能作用发挥,全面推进司法所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司法所打造成为促进基层法治建设、筑牢平安防线的前沿阵地,助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一、紧跟改革步伐,当好法治建设“先行者”

一是统筹协调镇(街道)法治建设。出台《桐乡市镇(街道)法治化综合改革工作方案》《关于设立镇(街道)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的指导意见》,司法所作为镇(街道)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区域法治建设具体工作,每年制定《镇(街道)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实行司法所所长列席镇(街道)党政工作会议制度,研究解决法治建设重要问题。如今年3月,桐乡市司法局濮院司法所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召开法治建设示范镇创建推进会,就目前该镇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标对表,细化责任。

二是承担镇(街道)合法性审查职能。2022年3月,桐乡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建设的通知》,明确司法所为镇(街道)法制审查机构,承担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行政规范性文件和行政合同等的合法性审查工作。如桐乡市司法局崇福司法所率先在全市落实专职法治员开展重点涉法事务合法性审查,累计合法性审查80件次,提出法律意见建议25条,有效发挥司法所作为基层政府法治参谋的重要作用。

三是积极参与行政争议化解。依托基层司法所,把行政复议执行监督与促进矛盾实质化解相结合,将调解和解贯穿复议全过程,从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的办案效果。依托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司法所工作人员、法律顾问、法官等共同参与镇(街道)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努力将行政争议化解在基层。如桐乡市司法局凤鸣司法所常态化参与凤鸣街道各类行政争议调解、和解工作,协助办理行政诉讼案件3件。

二、夯实基层基础,当好平安维稳“守门员”

一是横向联动防风险。以司法所为纽带,发挥镇级调解组织在全市矛盾纠纷化解中的骨干作用,深化诉调对接、警调对接等衔接机制优势,强化警调、诉调工作室及商会行业协会调委会建设,推动打造多位一体、融合互动的镇级纠纷调处平台。如创新推出“法官驻镇联村、人民调解驻庭”双向派驻机制,即基层司法所与派出法庭结对,选派人民调解员、下派法官参与诉前调解工作,助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诉前。今年一季度,镇(街道)级调解组织共化解矛盾纠纷1417件,占全市矛盾纠纷化解总量的70%。各驻法庭调解工作室调处案件480件。

二是纵向贯通促和谐。健全市镇村三级矛盾纠纷调解网络建设,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实现全覆盖,成功培育“老乡帮帮团”“稻田理”“板凳法庭”等镇域调解品牌。进一步延伸调解网络,全面推行“网格员+调解员”调解模式,实行“排查+化解”责任一肩挑,实现专职网格员、调解员队伍融合,及时化解末梢矛盾纠纷,打造了“毛毛阿姨调解驿站”“麻花调解室”“锦小苑调解工作室”等一批网格调解工作室。2021年,镇、村调解组织调处纠纷占比79.2%。

三是科学管控护稳定。加强社区矫正对象教育管控,坚持疫情防控与日常监管相结合,积极拓宽技术手段实现无接触式入矫报到、入矫谈话等。加大与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及时发现矫正对象违规记录线索30余条,办理矫正对象警告7人,提请治安管理处罚3人,提请撤销缓刑1人。加强信息核查,司法所每日开展信息核查不少于1次,社区矫正对象每日在线签到1次,总计落实信息核查21227人次。强化疫情期间帮教工作,通过智慧矫正平台,优化网络教育模式,向社区矫正对象推送各类教育、疫情防控信息50余条,转发24000人次。

三、深化普治融合,当好乡村振兴“排头兵”

一是广普及,当好宣传员。司法所承担着基层普法宣传教育的重任。近年来,全市11个司法所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创新普法形式和载体,深入村(社区)开展“宪法进万家”“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广泛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成功培育“蒲公英”普法讲师团、“三治茶座”、“梅泾·三治微课堂”直通车、“吴越书院”等普法精品品牌,聚焦社会热点和群众需求,通过“清单式普法”的形式开展巡回主题宣讲。2021年,累计开展宣讲160余场次,受教育人数3万余人次。将法治元素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推进“一地一品”法治文化特色示范点全面覆盖,建成“法治小院”“法治茶馆”等一批有特色、接地气、有看点的法治文化阵地114个。

二是提质效,当好服务员。基层司法所扎根基层、贴近群众,肩负着打通基层公共法律服务“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重任。近年来,依托司法所规范化建设,建立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1个,组建三级法律服务团112个,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在乌镇揭牌成立全国首家互联网司法所,全域化精准布设“云司法”小程序、24小时“法超市”、村(社区)智能一体机等智慧应用,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抬头可见、触手可及、扫码可得”。建立村(社区)法律顾问服务进网格工作机制,开展律所与商会结对,推动实现市场主体法律顾问服务网格化全覆盖。2021年,三级法律服务团累计上门开展法律服务300余次,开设法律讲堂80余场次,解答法律咨询4200余人次。

三是强治理,当好培育员。实施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建立“规划—培育—申报—考核—命名—提升”的“六步法”工作机制,司法所在市普法办的指导下,深入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目前,全市已创建全国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个,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 76个,嘉兴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178个,桐乡市级民主法治村(社区)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先进典型评选,司法所积极参与和推动开展“感动桐乡十大法治人物”“影响桐乡十大法治事件(案例)”“优秀法律明白人”“学法用法模范户”等评选活动,推出“e法贷”金融惠民产品,让“守法者得实惠 老实人不吃亏”理念深入人心。目前,全市已评选优秀法律明白人7255人、学法用法示范户7250户,发放贷款2.7亿元,授信近42亿元。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桐乡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