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区矫正管理

海宁市司法局从“心”出发 提升社区矫正质效

发布日期:2022-05-13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海宁市司法局积极探索人性化、科学化社区矫正手段,巧用“灵犀”浙里连心平台,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特点,精准细化矫正方案,提升社区矫正质效。

一是开展再犯罪风险专业评估,打开“心”起点。依托“灵犀”浙里连心平台——浙江省社区矫正对象风险评估与心理矫正系统,对新入矫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专业性测试,测试其悔罪意识与服法态度、犯罪人格及犯罪心理,今年以来已针对132名新入矫对象开展测试,完成率为100%;对中期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动态风险排查,已累计开展4500余人次;对解矫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社会适应性风险评估等,最终判断其社会危害程度与再犯罪风险等级,生成不同“心晴码”,通过风险排查及个案矫正,实施靶向监管与心理矫治。

二是开展常规化心理健康教育,重塑“心”感悟。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矫正阶段、犯罪类型、现实表现等实施分类教育,同时结合社区矫正对象的个体特征、日常表现等情况进行个别教育,内容涵盖情绪、压力、家庭关系、适应不良等。在重大活动期间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切合时段的主题教育,激发爱党爱国热情,引导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积极运用视频微课等智能化矫正方式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对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进行调整与控制,提高心理应对能力,保证教育矫正实效,截至目前已开展个别化干预7人次、主题教育8次、微课10节。

三是开展多形式教育帮扶,搭建“心”港湾。通过横向数据对比,整合同类型的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特质,将同质化的社区矫正对象组成小组,联合紫薇社工站,设计个性化分类教育方案并开展针对性小组活动。对近期心理活动异常,家庭重大变故等社区矫正对象快速对接市矫正中心心理热线,让心理咨询师第一时间介入,通过一对一的沟通咨询,及时排除矫正高风险点,开展个性化教育帮扶。在社区矫正对象解矫前对其进行社会适应性评估和指导,为其解矫后的生活提供规划建议,帮助他们重拾信心,重新出发。截至目前,开展针对性小组活动6次、心理咨询7人次、生活帮扶12人。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海宁市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