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十佳调解案例展播-海宁市99位学生家长与某镇某英语培训学校的合同纠纷调解案

发布日期:2022-09-27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案情简介】

2021年1月25日,海宁市学生伤害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市教育局重任——调处一起涉及99位学生家长的群体性纠纷。此时正值临近春节,又处于新冠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成为年关收尾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市学调会接到这一任务后,调解员第一想法是:让99位学生家长只跑一次、只跑一地。该纠纷发生在海宁市长安镇某英语培训学校,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关门停业。99位学生家长听说此事后纷纷前往维权,无奈该培训学校早已人去楼空。

调解员咨询多位律师、法官,掌握相关法律依据,并及时向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市司法局等单位汇报,得到了各部门大力支持与配合。

【调解过程】

第一个难题就摆在了调解员面前,该培训学校无人能出面协商处理该纠纷。该培训学校的法人王某为外地户籍,现始终联系不上,且该培训学校的具体负责人早已前往美国,几个聘任的外教也均在美国。面对这样的状况,调解员想到了联系长安镇政府,在长安镇政府帮助下寻到一名该培训学校的前职工,在他的帮助下搜集了99位家长交费金额、学生剩余课时、应退还金额等情况。而后,调解员又通过相关渠道找到了能代为出面协商解决该起纠纷的人——王某。

调解员在仔细核对家长交费金额、学生课时剩余、应退还金额等表单,并了解到家长退款诉求与培训学校相关人退款能力后,约了四名维权家长代表、该培训学校受委托人王某于1月29日下午至海宁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进行调解,并有教育局、民政局和长安镇相关负责人到场指导调解。

调解开始,调解员又面临了第二个难题,该培训学校受委托人王某不愿意直接面对维权家长,传声筒式沟通拖延调解进程。虽然99位家长推选了4位代表,但是涉及具体调解金额时还是有不一致的声音,同时王某在调解过程中始终以自己做生意时间宝贵为由,不断催促调解员,情绪上也显得非常不耐烦。面对这样的情况,两名调解员分工合作,一人负责安抚王某,一人负责接待家长代表。调解员在听取了家长代表的想法和诉求后,请民政局、教育局解释了有关审批、监督相关问题,而后调解员向家长代表介绍了司法途径和调解的各自特点。两名调解员对于家长的退款诉求和王某的态度不断交换信息,最后,受委托人王某从原先的不肯出面到同意出面,从原先的同意退款50%到同意退款70%,再到同意退款75%,最后到同意退款80%;家长代表从原先的要求100%退款让步到90%退款,再到85%退款,最后同意80%退款。最终在调解员和相关单位领导的努力下,使双方达到一致,同意签协议。

待到签协议,遇上第三个难题,一方涉及99位家长,人数众多,且要求分别签协议,面对如此巨大工作量,市学调会调解员只得向市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领导寻求协助。调解工作人员由两人增加至六人。另外,因家长人数众多,在与4位家长代表协商之后决定分批次至矛调中心签订退款协议。4位家长代表被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和真心诚意所感动,均表示要帮助去做其他家长的工作,并帮助安排各批次家长来中心签约。

【调解结果】

经过多方努力,有92位家长于1月29日至2月5日分批次至市矛调中心签订退款协议,春节后又有4名家长接调解员通知陆续至中心签订退款协议,并全部申请司法确认。至此,该群体性纠纷基本告一段落。

【案例点评】

针对众多难点,人民调解员充分发挥工作经验,娴熟运用以下调解技巧将难点逐一化解:

一是开拓变通调解思路。本案调解一度因联系不上责任人而陷入停滞,调解员调整思路后通过其他途径联系到了委托代理人王某,找到了解决该纠纷的突破口。

二是换位思考法。王某到调解中心时始终保持着抵触心理,而家长代表更是情绪非常激动,使得双方难以坐下来静心协商。调解员启发双方换位思考,既要理解家长维权不易的心情、也要理解王某代为协调的难处,站在对方的角度为对方着想,离问题解决就更近了一步。

三是背靠背调解法。面对王某不愿面对面调解的情况,调解员运用背靠背调解法,宁愿多跑几步路、多传几次话, 将双方在退费比例上的分歧逐步消除,为最终调解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海宁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