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普法和依法治理

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发布日期:2023-01-29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近日,司法部、民政部公布了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名单,海宁市许村镇李家村榜上有名。近年来,李家村坚持以“智治”思维,稳步推进“法助共富、法护平安”专项行动,着力彰显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硬核担当,奋力交出法治保障“两个先行”的高分答卷。李家村依托数字赋能,创新“民情二维码”、“文明银行”、“李家播报”等载体,从“治理”到“智理”,解锁法助共富乡村密码,助推共同富裕村建设。

一月一播 解锁法助共富初始密码

实现共同富裕,畅通信息、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是抓手。以“把新思想讲进百姓心里,把新闻发布会开到村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沟通里”为宗旨,李家村创新开办“李家播报”。采用方言播报的方式向党员群众告知大小新闻事件,法治宣讲等,以论时事、讲案例、说故事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播报,并设置现场问政等环节。“李家播报”还围绕党员群众关心的重要事项,设置备受村民热捧的“问需问计问效”环节,让党员群众参与村级事务的民主协商,加强干群互动参与。李家播报逐步解开法助共富的初始密码。

一户一码 解锁法助共富高效密码

2020年率先试用“许村民情二维码”微信小程序,设村民自治、便民服务、民情走访、欠薪纠纷、法律服务等模块。每家每户制作一个民情联系牌,所有农户实现一户一“码”,培育选树并亮明“法治示范户”、“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身份标识。三官一师、4名联村干部、4名网格长、29名微网格长、53名民情联系员统一划入4个网格,每个网格以“学法用法示范户”为阵地,线上线下联动打通了“普法入户”新路径。2022年9月,探索“码”上学法功能,通过小程序进行法治答题、法律知识学习等。最终实现民生事项“码”上办,诉求、民意等问题“码”上转,中心工作“码”上推,法律知识“码”上学。

一户一折 解锁法助共富支持密码

实现共同富裕,构建一套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是关键。在基层治理中调动村民的参与积极性,让长效“智”理成为常态,李家村探索借鉴银行管理理念,积极探索文明银行管理机制,构筑农村文明体系,实现共富共管。党员联户、垃圾分类、志愿服务、码上学法等均可获得“文明”积分,并用积分兑换物品,还可进行捐赠,用于帮扶困难群众。在“文明银行”的推动下,创新实践“共富夜校”,利用夜间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和技能,村民不仅“富口袋”,更“富脑袋”。在李家村普法宣传、共富同行的新风扑面而来。

一联一地 解锁法助共富共识密码

李家村通过红社联盟项目将三治融合工作中过去分散的社会组织、社会团体、社会力量有机集聚起来,变“单打独斗”为“全域联动”,集“小力量”办“大事情”,红社联盟喊响的工作号子,引来四方应和。李家村依托邻里中心,筑巢引凤,引入了海豹救援杭海支队、老杨调解舒心工作室、平安蓝(蓝蚂蚁)志愿服务队、至善社工等社会组织,同时在邻里中心设有阵地综合接待区、红社代办区、法律咨询服务区、禁毒等各类业务区,配备“舒心苑”(少儿谈心室)、法治宣讲室、帮教室、多功能厅、档案室等服务空间。邻里中心成为干群议事、教育培训、法治宣讲、矛盾调解、便民服务和文化宣传的集中融合阵地,凸显了三治融合的“融合”特色。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海宁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