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治促共富 让“明白人”有“得” |
|||||||
|
|||||||
近年来,桐乡市司法局坚持“法治桐乡 从家开始”理念,砥砺深耕“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创新推出金融惠民产品“e法贷”,全面深化“法治乡村学院”建设,为全力助推共同富裕和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提供强有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共培育法律明白人8092人、法治带头人1186人,学法守法示范户8092户,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一、注重示范性,全域推动法律明白人培育 一是抓好家庭“小细胞”。出台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规范,并根据各地实际,细化217个村(社区)精准培育标准。同时,由下而上建立家庭自荐、村社推荐、镇街审查、县级审核的培育工作流程,将“法律明白人”培育工作深入到千家万户。 二是选好示范“领头人”。将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等基层自治力量作为“法律明白人”重点培育对象,充分发挥其血缘、亲缘、地缘“三缘”优势,及时掌握、反映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带领其他“法律明白人”一起参与宣传政策法规、引导法律服务、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等工作。 三是搭好成长“孵化器”。将“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体系,依托乡村文化礼堂,建成“法律明白人”阵地、培训场所176个。截至目前,“法律明白人”共参与矛盾纠纷调处500余件,参与法治宣传活动5000余次,收集社情民意600余条。 二、注重延续性,持续提升“明白人”法治素养 一是三方共建聚合力。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桐乡市人民政府、省普法办三方共同创建法治乡村学院,充分融合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法治人才培养优势和桐乡市乡村治理的实践优势,法治乡村学院的建立,进一步推动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走深走实。 二是功能完善强效能。确立“乡村干部法治培训、乡村依法治理决策咨询、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乡村法治人才培养、法治乡村建设理论研究”五大工作目标,搭建法治实践平台,实现法治培训与法治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提升法律明白人的法治素养和法治实践能力。 三是三级课堂重拓展。打造“云端课堂”,以工作群、“云司法”等为平台,组织全市“法律明白人”开展线上学习。打造“理论课堂”,在法治宣传教育重要节点通过开展座谈交流、以案释法、巡回宣讲等方式,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和专业能力。如开展“三治茶座”“板凳法庭”等乡村法治活动。打造“实地课堂”,坚持课堂教学与实地观摩相结合,组织参观宪法、民法典主题公园,参与法治宣传、旁听庭审等活动,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实践能力。截至目前,举办法治乡村学院培训等法治类培训活动100余场次,受益人数达10000余人次。 三、注重普惠性,精准实施金融惠民工程 一是迅速启动,有序推进“e法贷”。以濮院镇为试点,强化“学法守法示范户”和“法律明白人”评选结果运用。桐乡市司法局与中国农业银行桐乡支行合作签署“e法贷”合作协议,推出“e法贷”金融惠民产品,面向市、镇、村三级评定为优秀“法律明白人”“学法守法示范户”的家庭户和个人发放低利率的小额信用贷款。 二是贴近群众,法律信用实现变现。将个人法律信用与个人贷款需求相结合,授信对象通过向银行申请,手机申请、惠农通自助申请等方式进行贷款,可以享受到10万—50万不同额度的低利率优惠贷款。经系统审批即可放贷,额度循环使用,最长可达3年。自推出以来,已发放贷款2.7亿元,授信近42亿元。 三是星级细化,提升惠民生产力。重点探索推进“星级学法守法示范户”评定,通过村(户)自评、道德评判团和法律服务团双评、镇级部门审核的方式,对获得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的学法守法示范户给予差异化的授信额度,如对于镇级五星级“学法守法示范户”,能凭借法律信用直接享受到最高额度30万的优惠贷款政策,其他等级依次递减,营造比拼赶超的良好氛围。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市局普法与依法处理处,桐乡市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