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

海宁市以“三注重”提升调解质效 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发布日期:2023-07-07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海宁市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聚焦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以及行专调解等多元调解力量,进一步健全调解衔接联动机制,提升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率,充分发挥调解在基层治理中的硬核支撑作用。

一是注重基础建设,筑牢纠纷化解主阵地。大力夯实镇(街道)和市级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的配备力度,目前,12个镇(街道)调委会,12个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配备专职人民调解员305名。率先分级建设行政调解组织,在镇(街道)和公安、人社、市场监管等重点单位设立行政调解委员会31个,聘任专业行政调解员159名。创新建立行政调解多元联动机制,创设信访通知调解,贯通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行专调解、信访化解的流转渠道。截至目前,全市各调委会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6203起,其中市级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调处2349件,各镇(街道)调委会调处1937件;各行政调解主体共调处纠纷5362起,其中行政争议20起、民事纠纷5342起。

二是注重示范带动,提升调解品牌化水平。按照“规模打造、同步推广、持续提升”为原则,培育培育“海洲老舅妈”“长安老娘舅”“童国荣调解工作室”等基于镇(街道)本土特色形成的19个在人民群众心中“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人民调解品牌,品牌化培育率达到73.1%。对调解能力突出的调解员进行重点培育,鼓励成立或命名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打通市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与各细分领域行政主管部门的案源流转和工作联动,如“海洲老舅妈”入驻市婚姻登记处、“范玲玲工作室”入驻市交警大队等,极大提升人民调解在细分领域的作用和影响。

三是注重数字赋能,跑出纠纷化解“加速度”。以省可信云调解和基层法治一网通平台为基础,研发“数智行政调解”应用,通过与信访化解、人民调解、司法确认等平台数据融通,构建行政调解纠纷化解闭环体系,为部门纠纷预防、分析研判、依法行政提供数据支撑。加大“浙江解纷码”“浙里调”“移动微法院”等线上解纷平台的推广力度,上线数字调解室51个,为群众提供线上咨询和调解服务。强化对基层治理“四平台”、12345、公安警情、人民调解大数据管理平台等线上平台的信息共享、数据归集和联动处置,实现同类事件一次交办和联动快办。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海宁市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