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十佳调解品牌”展播一│“以新调新”促和谐 营造管理新模式 |
|||||||
|
|||||||
为纪念“枫桥经验”60周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一步激发本市调解组织活力,全面提升调解工作质效和品牌影响力,近日,嘉兴市司法局、嘉兴市人民调解协会组织开展了嘉兴市“枫桥经验”60周年“十佳调解品牌”选树活动,今日起,本公众号将对评选出的十佳品牌予以播发。 近年来,秀洲区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积极探索新居民人民调解新机制,自2009年成立全市首家新居民调委会--洪合新居民调委会以来,该区不断深化完善“以新调新”矛盾纠纷调处模式。近3年共受理调处涉及新居民的矛盾纠纷3112起,涉案金额6953.4万元,调解成功率达99%,有效维护了全区社会稳定。 一、全覆盖建立“以新调新”工作平台。通过搭建平台,把分散的新居民调解资源整合起来,增强纠纷化解合力。一是建强镇级新居民调委会。打造镇级“仁华金牌调解工作室”,重点调解新居民疑难复杂矛盾。建立110非警务非紧急矛盾纠纷调解队,延伸新居民调委会服务时间,实现24小时“以新调新”不打烊。二是村级便民服务站融入“以新调新”功能。全镇12个村(社区)全部建立新居民工作站,将矛盾纠纷调处作为重要任务。动员新居民网格员加入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将“以新调新”工作延伸至网格。三是重点市场、企业设立新居民调解室。针对毛衫市场、辅料交易市场等新居民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4个新居民调解联络站。近3年,共调处重点市场和企业新居民纠纷700多件。 二、高标准培育“以新调新”工作力量。打造本领过硬的调解团队,是提升新居民纠纷化解能力的前提。一是多渠道选聘调解员。发现挖掘“正义感强”“威望高”且具备调解能力的新居民,通过面试,经无犯罪记录等政治审查进行聘用。二是强化学习培训。对新选聘的调解员,推出师徒跟班轮训制度,更好发挥新居民调解能手的“传帮带”作用。同时通过每月邀请法官、律师等开展专业法律知识培训,定期召开多发、疑难案件调解研讨交流会,不断提升新居民调解员的专业知识和调解技巧。三是健全激励考评。建立新居民纠纷调解案卷评查制度,评查结果与调解员个人绩效奖金挂钩。各类先进评比表彰名额适当向新居民调解员倾斜,目前二级以上调解员中新居民调解员占比超7成,其中1人获评司法部“大排查早调解护稳定”专项行动突出个人、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三、多样性开展“以新调新”化解模式。发挥“乡音、乡俗、乡情”“三乡”优势,运用“亲情、友情、感情”“三情”攻势,拉近距离、建立互信,防止矛盾升级转化,为解决纠纷撬开第一道口子。一是根据不同民族文化,打好风俗牌。新居民调解员充分利用老乡间的风俗习惯相似、语言相通、说话方便的优势,有效克服了当事人的排斥心理,同时兼顾双方利益。二是基于老乡亲情,打好感情牌。重点依托“老乡情”,以情带法,针对新居民中常见的劳资工伤类纠纷、家庭情感类纠纷等矛盾,通过借亲朋友情和感情牌的“借力调解法”,做通周边亲友工作,借力劝导当事人理性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是借助新乡贤力量,打好“乡贤”牌。在纠纷化解中请乡贤“说句话”,充分发挥“新乡贤”人脉资源优势,参与做通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发挥全区首个民族党支部作用,在新居民较多的社区让新居民少数民族党员加入村社班子参与村社管理。持续发挥苗族“伍大姐调解工作室”、土家族全国劳模车建国“建国热线”新居民调解金名片作用,成功调解社会矛盾纠纷762起,有效化解80%以上初访事项。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市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