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法治嘉兴

海宁市创新涉企执法检查模式 破解入企检查“多头、重复、低效”之困

发布日期:2025-03-25    信息来源:嘉兴市司法局

海宁市按照“检查对象相同、检查方式相似、检查时长相近、低频就高频”原则,创新构建“三相一就”执法检查统筹模式,加快推动涉企行政执法全流程集成优化,倾力打造“管住风险、无事不扰”法治化营商环境。2024年全市入企检查次数下降15.23%,企业受检总户次下降32.82%,成为全省首个数字统筹行政检查、智能预警重复执法县市。

一、精细统筹检查事项,有效减少入企干扰。

一是算法赋能全年谋划。开发运行海宁市统筹行政检查数字平台,设置8类标签,建立分析模型,运用算法智能匹配部门内、跨部门、跨层级可合并事项,生成统筹建议。按照“能合尽合”原则,形成全市年度涉企行政检查计划。2024年共制定检查计划193个,同比压缩29%。

二是破壁绘制逻辑场景。梳理全市4万市场主体(主要为企业)、28个行政部门、2280余项入企行政检查事项,按照“三相一就”规则,绘制市级中高风险重点领域、市级一般领域及镇街个性检查三大涉企检查逻辑场景,打破条块层级壁垒。

三是优化统筹同步入企。月度整合年度计划及临时交办等尚未统筹的计划,由数字模型匹配生成行政检查执行任务,派至牵头部门,线下邀约其他联合检查部门组团上门,破解专项检查不同步难题。

二、高位统筹各方资源,全链防范涉企风险。

一是市镇联动高效调度。成立市行政执法指挥中心,标准化建设镇街综合执法信息指挥室,利用市镇两级行政执法指挥体系,统一交办联合入企检查任务和非现场监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涉企问题,并减少重复处置,累计流转处置执法类事件2208条。

二是三维一体远程监控。采用数字技术,搭建全市“政务航空+慧眼监控+实时监测”非现场监管网络,构建十大应用场景,规划70条涵盖150项联动事项的政务航空路线,运行15种AI算法。截至目前,云端预警消除隐患12536个,减少入企干扰2000余次。

三是开发场景重点监管。依据企业呼声、群众需要,整合监管治理资源,设计开发机构养老、检验检测等11个“监管一件事”重点场景,全过程预防发生风险。如推行“燃气监管”一件事,指导6303家单位赋码定位瓶装燃气配送轨迹,指导1100个工商用户改造泄漏报警监测设备,在线三色预警燃气问题5873余起。

三、深度统筹结果运用,精准优化惠企服务。

一是智能预警降频增效。全量归集梳理市镇两级涉企检查数据,对同一部门多次上门检查均未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整改或查处比率低于15%等低效检查实行智能预警,阶段性分析多发性违法及重点领域,进一步降低入企频次。2024年以来,智能预警18次,累计避免重复涉企检查53次。

二是科学画像循因施策。精准绘制市场主体“信用画像”,对检查结果良好、无违法记录的高信用企业,减少入企检查157次。聚焦重点行业梳理重大风险清单,编制4大领域行政合规指引,为近7000家企业提供点对点政策法规指导,提醒企业信用修复886户次,不予行政处罚1060起。

三是规范执法保护权益。常态化审查涉企行政行为合法性和合理性,编制合法性审查事项目录清单、工作流程图和工作指引,预防纠正“一刀切”“小过重罚”。2024年以来,已清查低效检查、处罚信息公示瑕疵等涉企执法不规范问题11个。